预制型卷材跑道基层处理要求详解
预制型卷材跑道对基层处理的要求极为严格,直接关系到跑道铺设后的平整度、耐久性和运动安全性。以下是基于行业标准(如GB 36246-2023)和实际施工规范的核心要求及技术要点:
一、平整度要求
误差控制
基层表面需用3米直尺检测,**允许误差≤3mm,国际赛事场地要求误差≤2mm。局部凹凸需通过打磨或填补(如自流平胶)处理至合格。
激光扫描技术可辅助检测,精度达0.1mm级10。
重要性
基层不平整会导致卷材铺设后起鼓、脱层,甚至积水,缩短跑道寿命。若未达标,需额外修补材料,成本增加。
二、基础强度与密实度
混凝土基础
抗压强度≥C30(新国标升级,旧标为C25),厚度≥150mm,伸缩缝间距≤6m。
密实度≥95%,需通过振动压路机碾压至无翻砂、龟裂。
沥青基础
压实度≥95%,马歇尔稳定度≥8kN,孔隙率控制在3%-5%。
需养护≥12天,确保基层稳定。
加固处理
若强度不足,需采用高分子加强层(苯丙乳液+水泥+石英砂)填补空隙,增强承载能力。
三、含水率与防水防潮
含水率标准
混凝土基层含水率需≤5%(48小时塑料薄膜法测试无水汽),沥青基层含水率≤8%。
防水处理
必须铺设防水底涂层(如聚氨酯涂料或SBS防水卷材),防止地下水汽渗透导致卷材脱层起泡。
排水设计需采用“龟背式”结构,纵向坡度≤6‰,横向≤8‰,确保暴雨时无积水。
四、表面清洁与预处理
清洁要求
基层需无油污、浮尘、松散颗粒,可通过酸洗(水泥基础)或机械打磨(沥青基础)去除污染物.
界面处理
水泥基础需涂刷界面剂(如丙烯酸乳液+细石英砂),增强与胶水的附着力。
沥青基础需采用专用封底材料(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)封闭毛细孔。
五、施工环境与验收
环境控制
施工温度需≥-10℃,湿度≤75%3 8。低温环境下需延长胶水固化时间至72小时以上。
分阶段验收
初验:检测基层平整度、密实度和含水率,合格后方可进入卷材铺贴阶段。
终验:第三方CMA机构检测物理性能(冲击吸收率≥35%)、环保指标(TVOC≤0.05mg/m)。
总结与建议
预制型卷材跑道基层处理是施工成败的关键环节,需遵循“平整度优先、强度保障、防水彻底”原则:
专业团队:选择具备体育场地施工资质的企业,避免因基层处理不当导致返工(成本增加200%)。
材料合规:优先选用通过GB 36246-2023认证的防水材料和胶粘剂。
全周期管理:从基础处理到验收,建立标准化流程,定期检查排水系统及接缝状态。
通过严格把控基层质量,可确保预制型卷材跑道达到15年以上的设计寿命,同时保障运动员的安全与运动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