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制型塑胶卷材跑道施工常见问题及人工解决方法

  一、铺设时气泡、鼓包(最常见问题,占施工缺陷的60%)

  表现:卷材与基础之间出现直径>5cm的空鼓,用手按压有明显弹性(内部空气未排出)。

  1. 核心原因

  基础不干燥:混凝土/沥青基础含水率>5%(薄膜覆盖24小时有凝结水),铺设后水汽蒸发形成气泡;

  底胶涂布不均:局部漏涂底胶(手摸基础表面有“干涩感”)或涂布过厚(胶层未干透就铺卷材,内部溶剂挥发成气泡);

  空气未排净:铺设时未从中间向两侧推压,导致空气聚集在卷材下方。

  2. 人工解决方法

  小气泡(直径<3cm):用缝衣针(或尖锐石子)刺破气泡顶端,手指从气泡边缘向针孔方向推压(缓慢挤压,排出空气),然后用橡胶锤(或重物包裹毛巾)敲击刺破处(力度以卷材与基础贴合为准),静置24小时(底胶二次粘结);

  大气泡(直径>5cm):用美工刀(或刀片)沿气泡边缘划开“十字形”切口(深度仅划破卷材,不伤及基础),掀起卷材后用干布擦拭基层(吸除水汽),补涂一层薄底胶(用刮板手工抹匀,面积比切口大5cm),待胶面半干(手指轻触不粘手)后重新贴合卷材,从中心向四周推压(排出空气),最后用重物(如装满水的水桶)压在切口处24小时(确保粘结)。

预制型卷材跑道施工

  二、接缝不平整、翘边(影响美观及安全性)

  表现:相邻卷材接缝处高差>2mm(脚踩有“台阶感”),或边缘向上翘起(与基础脱离)。

  1. 核心原因

  放线偏差:铺设前未弹基准线(棉线或粉线),卷材边缘与基准线偏移>5mm;

  搭接裁切不直:接缝处搭接5cm后,手工裁切时刀刃未贴紧直尺(导致切口弯曲);

  边缘未压实:接缝处仅用手掌按压,未施加足够压力(底胶与卷材边缘粘结不牢)。

  2. 人工解决方法

  接缝高差处理:用粗砂纸(或瓦片)手工打磨高起一侧的卷材边缘(打圈摩擦,每次打磨后用手触摸,直至高差≤1mm),打磨后用干布擦除粉末,薄涂一层底胶(宽度3cm),覆盖5cm宽胶带(24小时后撕下,防止边缘再次翘起);

  翘边修复:掀起翘边部分,用干布擦拭基层(去除灰尘和潮气),补涂底胶(厚度0.5mm),待胶面半干后用橡胶锤沿边缘敲击(从内向外,力度均匀),最后用重物(如砖块压在木板上)压实24小时(确保边缘粘结)。

  三、卷材收缩或拉伸变形(导致跑道尺寸偏差)

  表现:铺设后2-3天,卷材沿长度方向收缩(接缝处出现≥1cm缝隙)或横向拉伸(表面起皱、波纹)。

  1. 核心原因

  卷材未回温:冬季施工时卷材刚从仓库取出(温度<10℃),材料僵硬,强行拉伸铺设后遇热膨胀起皱;

  铺设拉力不均:2人拉拽卷材时用力不一致(一侧过紧,一侧过松),导致局部拉伸过度;

  基础不平整:基础凹陷处未修补(深度>3mm),卷材铺设后局部受力集中,长期受压后变形。

  2. 人工解决方法

  收缩缝隙(<2cm):用刮板将专用接缝胶(水性PU胶,无工具时可用底胶代替)均匀涂抹在缝隙两侧(宽度5cm),取同材质卷材裁剪成5cm宽的长条,覆盖在接缝处,用手掌从中间向两侧推压(排出空气),再用重物压实48小时(胶完全固化);

  拉伸起皱(局部波纹):在起皱最严重处用刀片划开“直线切口”(长度与波纹一致),掀起卷材,用手向两侧拉伸卷材(恢复原长),补涂底胶后重新贴合,用橡胶锤敲击切口处(确保平整),最后用胶带覆盖切口24小时。

  四、表面划痕、破损(影响使用寿命)

  表现:卷材表面出现深度>0.5mm的划痕(露出黑色基层),或局部破损(因工具掉落、尖锐物刮擦导致)。

  1. 核心原因

  施工保护不足:铺设时未清理场地内碎石、铁钉(脚踩尖锐物刮破卷材);

  卷材质地较软:选用低硬度卷材(邵氏硬度<60A),抗划伤性能差(如幼儿园专用卷材不适合中小学高频率使用)。

  2. 人工解决方法

  浅划痕(深度<0.3mm):用细砂纸(目数≥200目)轻轻打磨划痕处(打圈摩擦,去除毛刺),然后用同色水性修补漆(无工具时可用卷材边角料剪成粉末,混合少量底胶调成糊状)涂抹在划痕处,用手指抹匀(厚度与周边齐平),自然晾干48小时(修补漆固化);

  破损孔洞(直径<3cm):用刀片将破损处切割成“圆形或方形”(边缘整齐,便于修补),从备用卷材上裁剪相同形状的补丁(比破损处大2cm),在补丁背面和破损处基层薄涂底胶,待半干后贴合补丁,用手掌反复按压(排出空气),最后用重物压实24小时。

  五、边缘整体翘起(与基础完全脱离,多发生在跑道外侧)

  表现:卷材边缘(距跑道外侧50cm范围内)向上翻卷,长度>1m,用手可整片掀起(底胶完全失效)。

  1. 核心原因

  基础边缘未处理:跑道外侧基础未做“倒角”(直角边缘易积水),雨水长期浸泡导致底胶失效;

  底胶未涂到边缘:人工涂布时忽略基础外侧5cm范围(手摸边缘基层无胶感),卷材边缘无粘结力;

  外力拉扯:施工后未及时隔离,人员踩踏边缘导致卷材与基础脱离。

  2. 人工解决方法

  彻底清理:整片掀起翘起的卷材,用硬毛刷(或竹扫帚)刷洗基层(去除青苔、积水),用干布反复擦拭至无潮气(手摸干燥发凉);

  补涂底胶+加宽粘结:在基础边缘5cm范围内额外多涂1层底胶(形成“胶坝”,防止雨水渗入),卷材边缘向内折叠1cm(增加粘结面积),贴合后用橡胶锤沿边缘密集敲击(每10cm敲1次),最后用沙袋(或装满土的编织袋)压在边缘处3天(确保胶层完全固化)。

  六、预防措施:施工前“三查”+ 铺设中“三控”

  1. 施工前“三查”(从源头减少问题)

  查基础干燥:薄膜覆盖24小时无凝结水(重点检查跑道外侧、排水沟附近);

  查卷材质量:展开卷材后目视检查边缘是否平直(无卷曲)、表面无气泡(手摸平整),弯折180°无裂纹(弹性合格);

  查底胶状态:底胶搅拌后无沉淀(用木棍挑起呈“连续线状”流下),扇闻无强烈刺激性气味(环保达标)。

  2. 铺设中“三控”(人工操作关键细节)

  控放线:用棉线弹出两条基准线(跑道中线和边线),卷材边缘与基准线偏差≤3mm(用手指比划,约半个指甲宽);

  控推压:2人一组,从卷材中心向两侧用手掌根“螺旋式推压”(力度以手掌发红为度),确保无空气残留;

  控压实:每铺设10m?,立即用重物(如铁桶装满水)分段压实(每段压30分钟,逐段推进),避免卷材移位。

  总结

  预制型卷材跑道施工问题80%源于基础处理和人工操作细节,核心解决原则是“小问题及时修补,大问题彻底返工”。重点把控基础干燥度、底胶均匀性和空气排出,铺设时“慢一点、压实一点”,可大幅降低气泡、翘边等缺陷,确保跑道平整度和使用寿命(人工施工合格的跑道可正常使用8-10年)。


联系我们

18915757225

在线咨询: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